国际贸易若干问题分析

Jul 29, 2020

自2018年以来,中美之争愈演愈烈,而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将两国之间的关系推到危险边缘,美国大造舆论声势,撺掇多国诉告中国政府,面对前所未有的包抄合围,中国多措并举,维持舆论阵地不失守与他人,在这种紧绷的关系下,世界上渐渐开始出现一种反全球化的思潮,在陈旧的棺盖下,贸易保护主义与重商主义这两个近三百岁的幽灵又开始盘旋起来,伺机而动。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,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的概念问题,让大家明白枪口应该朝向何处。

一、国际贸易起源与发展

贸易从本质上来讲是商品的交换,可是人们为什么会自发的产生交换的倾向呢,这就要引入一个概念——效用,它用来衡量消费者对商品的相对满意度,不同地区、阶层、宗教的人们对同一件商品的体验是不同的,因此一个盛产葡萄的海岛居民会认为葡萄酒没什么珍贵的,而羡慕沃野千里的农耕大陆飘来的麦香,农业文明在夕阳暮影下也眷恋地平线彼岸葡萄酒的醇美。

接下来我们用图像来简单说明一下,假设海岛与大陆 (分别用A与B表示) 均只有两种产品,葡萄酒与小麦(用X与Y来表示),海岛盛产葡萄酒,大陆盛产小麦,那么他们各自基于当前的生产水平就有各自产品数量组合,把他们各自的组合连接起来,就形成了两条生产可能性边界。

上图中,可以看到海岛生产葡萄酒能力不错,大陆生产小麦更胜一筹,这是符合假设条件的。因此按照供需理论,海岛的葡萄酒便宜,大陆的小麦便宜,当市场接轨的时候,两地的高价物的价格自会下降,社会福利都增加了。

这种地区禀赋差异鼓励人们跨越重洋、翻山越岭进行商品交换,因此公元前1世纪,丝绸之路在悠悠驼铃声里铺展开来,古罗马的精制玻璃与中国的丝绸在这条路上穿插相遇而去,公元7世纪,勇敢的穆斯林商人乘风破浪开辟香料之路,印度尼西亚的丁香开始绽放在中东女性身上。价值链就这样逐渐链接起来,随着人们克服距离障碍的能力的加强,国际间的市场更是日渐扩大,一切似乎正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。

香料之路上的阿拉伯文书法作品

二、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

时间来到16世纪,这是大航海的时代,世界地理大发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,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殖民主义所圈画的经济孤岛,欧洲诸帝国大肆掠夺资源,用枪炮血腥的开拓原材料市场,再用保护关税与海运法的铁链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牢牢束缚起来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政界与学术界逐渐兴起重商主义思潮,重商主义讲究货币(贵金属)的积累,将黄金与白银看作财富的唯一形式,要通过出超的对外贸易积累财富,也就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,扮演积极的、保护主义的角色,特别是使用关税保护小企业。

哥伦布占领美洲

然而早期的重商主义者却忽视了积累过量原材料和金银的恶性后果,当一国金银储备急剧升高时,该国家物价自然会水涨船高,这时如果贸易是自由的,国内消费者会自主购买相对低价的外国产品,从而使物价回归正常水准(价格-流动铸币机制),但由于重商主义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,使得人们很难正常购买外国产品,而与此同时,出口仍在持续进行,又换回了大量的金银,这就使国内物价水平高居不下。另外,对外向型经济大国来说,当资源增长偏向于出口部门时,猛增的供应量很有可能使得其贸易条件恶化,导致福利的减少,从而在某些弹性条件下引发悲惨增长。

三、QUO VADIS?

世界风云变幻莫测,曾经号令天下推行经济全球化的美国如今却成了自由贸易的抵制者,面对突如其来的制裁压力,我们不能够持赌气的态度予以回击,更不能因此就否定经济全球化,采取闭关锁国、抵制外货的旧时策略。要看到,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,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含义。对有些人而言,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机遇,而对另一些人而言,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痛苦的调整。除了个人,各国政府对经济全球化也莫衷一是。但是从长期来讲,贸易自由化对全球福利而言仍然是有利的,它的确在短期上带来了一国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动,我们应该考虑如何降低变动成本,而不是因此拒绝自由贸易。纵观人类历史,从氏族部落到部落联盟再到国家,牵连起来的组织越来越大,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,我们期望经济全球化能够深入发展,让人类能够第一次以一个整体发声与地球之上。

参考资料

1、http://finance.sina.com.cn/review/20060305/17482392016.shtml

2、http://theory.people.com.cn/n/2012/1211/c49157-19862067.html

3、https://cn.weforum.org/agenda/2019/01/1021491b-a318-41b6-8cfb-5887201700bb/

4、https://www.investopedia.com/articles/investing/011916/brief-history-international-trade-agreements.asp

5、http://m.cwzg.cn/theory/201802/41095.html?page=full

6、李坤望, 国际经济学[M].